中职学生人际关系亲密程度与类型的二维探析

父子、母子、师生与同学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亲密的主要来源。分别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三所中职学校的1287名中职学生四类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量”的差异与组合模式人群类别的“质”的差异进行检测。以变量为中心的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子女数量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第二,母子、父子、师生及同学亲密均呈两两正相关;第三,母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户籍差异,父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同学亲密与师生亲密存在性别差异。以个体为中心的结果表明:其一,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可以将中职学生的人际亲密划分为三个剖面,“C1低亲子—中校园亲密型(36.83%)”“C2低亲子—高校园亲密型...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职业技术教育 2024-03, Vol.45 (8), p.63-69
Hauptverfasser: 余习德, 杜文明, 邱智婷, 梁奕琳, 张思旖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父子、母子、师生与同学关系是中职学生人际亲密的主要来源。分别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三所中职学校的1287名中职学生四类人际关系亲密程度的“量”的差异与组合模式人群类别的“质”的差异进行检测。以变量为中心的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子女数量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第二,母子、父子、师生及同学亲密均呈两两正相关;第三,母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户籍差异,父子亲密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同学亲密与师生亲密存在性别差异。以个体为中心的结果表明:其一,潜在剖面分析技术可以将中职学生的人际亲密划分为三个剖面,“C1低亲子—中校园亲密型(36.83%)”“C2低亲子—高校园亲密型(37.68%)”与“C3高亲子—高校园亲密型(25.49%)”。其二,在C1中,同学亲密占主导;在C2与C3中,师生亲密占主导。基于此提出:鼓励学生主动建构基于亲密型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学生客观审视亲子亲密背后的家庭结构与人际功能、创新以校园亲密为抓手联动亲子亲密的家校共育型制度。
ISSN:100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