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蜕变》接受史考论——以历史档案为依托
20世纪40年代,专业剧团、学校剧团、官方评奖共同促使《蜕变》成为抗战话剧的经典。该剧作呼应了国民政府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经过审查部门的多次删改,获得教育部1943年度优良剧本二等奖。新发现的档案史料呈现了国民政府自上而下推广此剧的诸多细节,从中可见政治对文学传播的影响。《蜕变》舞台生命较为短暂,抗战胜利后演出随即减少,主要原因是剧作时事性特点突出,性格扁平的戏剧人物也暴露了剧作家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构想。...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戏剧艺术 2023-12 (6), p.76-86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20世纪40年代,专业剧团、学校剧团、官方评奖共同促使《蜕变》成为抗战话剧的经典。该剧作呼应了国民政府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经过审查部门的多次删改,获得教育部1943年度优良剧本二等奖。新发现的档案史料呈现了国民政府自上而下推广此剧的诸多细节,从中可见政治对文学传播的影响。《蜕变》舞台生命较为短暂,抗战胜利后演出随即减少,主要原因是剧作时事性特点突出,性格扁平的戏剧人物也暴露了剧作家过于理想化的政治构想。 |
---|---|
ISSN: | 0257-943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