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御侮:晋绥抗日根据地体育社会动员研究(1937-1945)
全面抗战爆发后,迫于抗战形势和局势需要,中国共产党以“服务抗战”为目标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量“普及体育”的实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动员探索。以晋绥抗日根据地体育舆论宣传史料为基础,充分梳理其体育社会动员体系,认为晋绥抗日根据地体育社会动员主要经历了“理念导入、兼容并包”的发展历程,通过“强健军民体魄、建构体育身份、发挥统战功能”的体育社会动员目的,形成了“体育领袖塑造、动员场域构建、时间节点挖掘”的体育社会动员机制,以“标语口号、报刊册子、街头诗歌”三种具体形式进行具体形式的动员,成功转化为“激发抗战意识,凝聚体育认同”“促进军民融合,培养革命精神”“强化身体行动,鼓舞全民练兵”的社会动员效...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07, Vol.56 (7), p.31-38 |
---|---|
Hauptverfasser: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全面抗战爆发后,迫于抗战形势和局势需要,中国共产党以“服务抗战”为目标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量“普及体育”的实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动员探索。以晋绥抗日根据地体育舆论宣传史料为基础,充分梳理其体育社会动员体系,认为晋绥抗日根据地体育社会动员主要经历了“理念导入、兼容并包”的发展历程,通过“强健军民体魄、建构体育身份、发挥统战功能”的体育社会动员目的,形成了“体育领袖塑造、动员场域构建、时间节点挖掘”的体育社会动员机制,以“标语口号、报刊册子、街头诗歌”三种具体形式进行具体形式的动员,成功转化为“激发抗战意识,凝聚体育认同”“促进军民融合,培养革命精神”“强化身体行动,鼓舞全民练兵”的社会动员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根据地军民体育理念的生成和转向。 |
---|---|
ISSN: | 1000-52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