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认知分歧、干中学与层级政府治理
本文将贝叶斯劝说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上下级政府间存在认知分歧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政府"治理失灵"与政策有效性并存的矛盾现象.研究发现:政策实践结果形成了对上下两级政府的双向贝叶斯劝说,任务结果考核制度既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干中学"机制使得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条件,仅当财政分权程度高于一个阈值时,建立考核制度才有正面激励作用,否则反而会产生负面激励;上级政府相机抉择时,下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具有协商和权衡的作用,上下级政府能够在政策选择与执行过程中形成"共识型"体制.本文为农地制度变迁、...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世界经济 2021-10 (10), p.130-156 |
---|---|
Hauptverfasser: |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本文将贝叶斯劝说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政府治理框架,构建上下级政府间存在认知分歧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解释政府"治理失灵"与政策有效性并存的矛盾现象.研究发现:政策实践结果形成了对上下两级政府的双向贝叶斯劝说,任务结果考核制度既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干中学"机制使得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存在门槛条件,仅当财政分权程度高于一个阈值时,建立考核制度才有正面激励作用,否则反而会产生负面激励;上级政府相机抉择时,下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具有协商和权衡的作用,上下级政府能够在政策选择与执行过程中形成"共识型"体制.本文为农地制度变迁、扶贫工作中的政府行为、考核制度优化等改革实践提供理论解释. |
---|---|
ISSN: | 1002-9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