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革命党人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再认识
1905-1907年间,梁启超与革命党人分别以《新民丛报》与《民报》为阵地展开的思想大论战,最终落脚到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论题上,其实质是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上,从“分配趋均”的目的出发,论战双方的分歧并不大,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别作出了各自浅显的解释。在“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这一现实问题上,尽管论战双方都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不过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梁启超将之视为一种过渡形态,革命党人则视之为目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论战双方不仅均陷入了庸俗经济学泥潭中,而且在根本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情...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社会主义研究 2022-10 (5), p.73-80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1905-1907年间,梁启超与革命党人分别以《新民丛报》与《民报》为阵地展开的思想大论战,最终落脚到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论题上,其实质是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上,从“分配趋均”的目的出发,论战双方的分歧并不大,并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别作出了各自浅显的解释。在“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这一现实问题上,尽管论战双方都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不过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梁启超将之视为一种过渡形态,革命党人则视之为目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论战双方不仅均陷入了庸俗经济学泥潭中,而且在根本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情况下,都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做了简单的难易划分,从而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所有”与“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
---|---|
ISSN: | 1001-4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