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照料方式对城镇家庭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在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关注儿童照料方式与人口质量提升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2010—2020年的CFPS数据为基础,运用工具变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学龄前照料方式对城镇地区学龄期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认知能力上,学龄前隔代照料不利于儿童文字和数字认知能力的发展,学龄前社会照料则显著提高了儿童的数字认知能力;从大五人格角度考察非认知能力后发现,学龄前隔代照料对以开放性为代表的非认知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学龄前社会照料有效促进了儿童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的发展,但会对儿童的严谨性和开放性特质产生不利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照料方式对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社会科学战线 2024-04 (4), p.66-81
Hauptverfasser: 宁光杰, 杨馥萍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在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关注儿童照料方式与人口质量提升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2010—2020年的CFPS数据为基础,运用工具变量方法实证分析了学龄前照料方式对城镇地区学龄期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认知能力上,学龄前隔代照料不利于儿童文字和数字认知能力的发展,学龄前社会照料则显著提高了儿童的数字认知能力;从大五人格角度考察非认知能力后发现,学龄前隔代照料对以开放性为代表的非认知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学龄前社会照料有效促进了儿童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的发展,但会对儿童的严谨性和开放性特质产生不利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照料方式对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女孩、母亲受教育水平更高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更显著,凸显了学龄前照料在代际流动中的关键作用。基于此,为促进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的累积,建议政府完善家庭照料的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儿童社会照料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照料服务质量。
ISSN:0257-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