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平原:《野草》反抗荒诞的存在哲学
《野草》的写作,可视为鲁迅在发现荒诞、理解荒诞基础上反抗荒诞,进而不断向此在找寻的自我拯救的文学行动。1923年鲁迅的第二次绝望,为一种强烈荒诞感的滋生提供了精神土壤;正是处在这一临界点上,鲁迅有可能对荒诞的本体性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与认识,由此出发寻找反抗的方式及出路。通过象征、矛盾与反讽等形式的艺术表达,鲁迅在《野草》中完成了对荒诞的发现与体认,揭示了人与荒诞的共存性与同构性,并在反抗荒诞中获得新生。当鲁迅以超然的心态完成《题辞》时,他便在哲学意义上成为拥有西西弗那般“沉默的喜悦”的人,从山巅再次走向平原。...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名作欣赏 2022-12 (36), p.82-87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野草》的写作,可视为鲁迅在发现荒诞、理解荒诞基础上反抗荒诞,进而不断向此在找寻的自我拯救的文学行动。1923年鲁迅的第二次绝望,为一种强烈荒诞感的滋生提供了精神土壤;正是处在这一临界点上,鲁迅有可能对荒诞的本体性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与认识,由此出发寻找反抗的方式及出路。通过象征、矛盾与反讽等形式的艺术表达,鲁迅在《野草》中完成了对荒诞的发现与体认,揭示了人与荒诞的共存性与同构性,并在反抗荒诞中获得新生。当鲁迅以超然的心态完成《题辞》时,他便在哲学意义上成为拥有西西弗那般“沉默的喜悦”的人,从山巅再次走向平原。 |
---|---|
ISSN: | 1006-0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