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的起义——1960年代西方摇滚乐声音文化的重述
1980年代之后的西方摇滚乐开始被商业“收编”,其在1960年代建立的叛逆性遭到质疑。面对摇滚音乐历史的断裂,学界一方面认为商业社会侵蚀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摇滚精神;另一方面以“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将摇滚乐理解为实体的“物”,阐释意识形态对“物”的塑形。双方论调的关键均在于将西方摇滚乐放在西方古典音乐美学谱系中加以检视,使摇滚之声处于缺席状态,如此一来,便忽略了作为“噪音”的摇滚乐的声音文化内涵。该文以法国学者阿达利的“噪音”研究为批评界面,分析1960年代西方摇滚乐的声音文化,重述其叛逆特征,认为西方中产阶级的青年摇滚音乐人以摇摆的节奏、重组音乐符码的“拼贴”手法和反文化歌词,从精英手中...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3-09 (3), p.91-101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1980年代之后的西方摇滚乐开始被商业“收编”,其在1960年代建立的叛逆性遭到质疑。面对摇滚音乐历史的断裂,学界一方面认为商业社会侵蚀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摇滚精神;另一方面以“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将摇滚乐理解为实体的“物”,阐释意识形态对“物”的塑形。双方论调的关键均在于将西方摇滚乐放在西方古典音乐美学谱系中加以检视,使摇滚之声处于缺席状态,如此一来,便忽略了作为“噪音”的摇滚乐的声音文化内涵。该文以法国学者阿达利的“噪音”研究为批评界面,分析1960年代西方摇滚乐的声音文化,重述其叛逆特征,认为西方中产阶级的青年摇滚音乐人以摇摆的节奏、重组音乐符码的“拼贴”手法和反文化歌词,从精英手中夺取使用“噪音”的权利,建构了一种现代都市的声音文化,完成了一场“噪音”的起义。 |
---|---|
ISSN: | 1003-7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