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的接受美学:矩矱森然,攒花簇锦——再论中国文学东传的中介“日本临济僧”

日本临济僧留下了许多汉语文章。这些汉语文章除却浸透着浓重禅意的法语之外,有些类型则淡化了禅门的色彩,强化了世俗的情调,从而具备了比较鲜明的文学韵味。其中的疏、榜、启札等,作为"禅四六文"在东瀛的流布,显示了特殊散文类型——骈体文的醒目特征.显然,疏文是具有中日文化双重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文类。研究疏文的发生机制和文本美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对于日本文学的触媒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本文学的特殊美质。...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长江学术 2007-10 (4), p.61-73
Hauptverfasser: 石观海, 孙旸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日本临济僧留下了许多汉语文章。这些汉语文章除却浸透着浓重禅意的法语之外,有些类型则淡化了禅门的色彩,强化了世俗的情调,从而具备了比较鲜明的文学韵味。其中的疏、榜、启札等,作为"禅四六文"在东瀛的流布,显示了特殊散文类型——骈体文的醒目特征.显然,疏文是具有中日文化双重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文类。研究疏文的发生机制和文本美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对于日本文学的触媒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本文学的特殊美质。
ISSN:1673-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