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训机构”特色课后服务合作行为机理及困境突破——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
“学校—培训机构”合作是特色课后服务供给的重要模式。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分析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行为机理发现,报酬吸引与组织支持促成双方的合作动机,资源吸纳与权力依赖促使双方合作达成,信任维系与秩序强化保证双方的持续性合作。但是,“学校—培训机构”合作仍存在组织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动机减弱、监管机制不到位导致资源吸纳利用率低、主体沟通不顺畅导致合作难以持续等问题。因此,应强化信息透明,稳固特色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加强运行监管,增加特色课后服务的吸纳度;畅通交流渠道,保障特色课后服务的持续性,以更好地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08, Vol.38 (4), p.60-66 |
---|---|
Hauptverfasser: |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学校—培训机构”合作是特色课后服务供给的重要模式。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分析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行为机理发现,报酬吸引与组织支持促成双方的合作动机,资源吸纳与权力依赖促使双方合作达成,信任维系与秩序强化保证双方的持续性合作。但是,“学校—培训机构”合作仍存在组织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动机减弱、监管机制不到位导致资源吸纳利用率低、主体沟通不顺畅导致合作难以持续等问题。因此,应强化信息透明,稳固特色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加强运行监管,增加特色课后服务的吸纳度;畅通交流渠道,保障特色课后服务的持续性,以更好地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
---|---|
ISSN: | 1008-228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