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建国”话语下“学术建国”的讨论

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第一次将抗战的意义提升到了建国的高度,即抗战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国家重建和民族复兴。因此,《抗战建国纲领》公布后,"抗战建国"迅速成了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流话语。1938年5月22日,贺麟发表一篇题为《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的时事评论,在充分肯定《抗战建国纲领》之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术建国"的主张。于此前后,胡秋原、张其昀、潘梓年、潘菽、张申府、胡先骕、吕振羽、吴泽等学者也就"学术建国"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抗战建国"...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浙江学刊 2020-06 (3), p.79-88
1. Verfasser: 郑大华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第一次将抗战的意义提升到了建国的高度,即抗战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国家重建和民族复兴。因此,《抗战建国纲领》公布后,"抗战建国"迅速成了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流话语。1938年5月22日,贺麟发表一篇题为《抗战建国与学术建国》的时事评论,在充分肯定《抗战建国纲领》之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学术建国"的主张。于此前后,胡秋原、张其昀、潘梓年、潘菽、张申府、胡先骕、吕振羽、吴泽等学者也就"学术建国"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抗战建国"话语下"学术建国"的讨论,主要涉及(一)为何要"学术建国"?(二)怎么样"学术建国"?(三)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国?这样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尽管和清末以来的"学术救国"思潮一样,讨论参与者主要是学术圈里的人,但讨论的本身却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推动了文化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ISSN:1003-4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