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本质与中国家庭生活的重建——张祥龙教授访谈录

随着个体主义思潮的传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家庭"近百年来遭遇了一系列的批判、改造,进而萎缩、破败,似乎它难以再提供国人生存所需要的情感价值和道德价值。然而,家庭真的会走入历史吗?从哲学、人类学及中西比较的视角来看,家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作为人类本性的表达、道德的源头一直伴随现代智人的存在。面对当前家庭破败之势,个人固然需要加强"修身"以"齐家",国家亦应采取诸多措施,比如打造"儒家特区",恢复以家庭为根基的儒式社团生活,并借助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将这种生活方式推向主流社会,逐步恢复"家"与"孝"在主流社会的影响。...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河北学刊 2018-06, Vol.38 (3), p.1-8
Hauptverfasser: 张祥龙, 张恒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随着个体主义思潮的传入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家庭"近百年来遭遇了一系列的批判、改造,进而萎缩、破败,似乎它难以再提供国人生存所需要的情感价值和道德价值。然而,家庭真的会走入历史吗?从哲学、人类学及中西比较的视角来看,家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作为人类本性的表达、道德的源头一直伴随现代智人的存在。面对当前家庭破败之势,个人固然需要加强"修身"以"齐家",国家亦应采取诸多措施,比如打造"儒家特区",恢复以家庭为根基的儒式社团生活,并借助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将这种生活方式推向主流社会,逐步恢复"家"与"孝"在主流社会的影响。
ISSN:10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