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诠释由传统向现代的两次转型

《诗经》之兴义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传统“兴”义中的美刺政治、伦理教化、含蓄审美三方面含义与现代文学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学者将传统中层次丰富的兴义平面化为无意义的凑韵。五四学者并没有选择这部分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第二次是1950年代,当现实主义维度全面引入之后,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政教功能被空前强调,这与传统诗学中重视文艺政教性的美刺比兴之义不谋而合,兴以风雅比兴面貌回归文学史叙事主流,甚至一跃成为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兴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解读模式。...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河北学刊 2017-06, Vol.37 (3), p.208-213
1. Verfasser: 吴寒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诗经》之兴义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传统“兴”义中的美刺政治、伦理教化、含蓄审美三方面含义与现代文学革命的宗旨背道而驰,学者将传统中层次丰富的兴义平面化为无意义的凑韵。五四学者并没有选择这部分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第二次是1950年代,当现实主义维度全面引入之后,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政教功能被空前强调,这与传统诗学中重视文艺政教性的美刺比兴之义不谋而合,兴以风雅比兴面貌回归文学史叙事主流,甚至一跃成为古典文学的基本精神。兴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全新解读模式。
ISSN:100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