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丝路河西宝卷的文化形态、文体特征与文化价值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宝卷是中国宝卷里仍然"活着"的宝卷。河西宝卷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文化关系密切。河西走廊这个较早的佛教传播地赋予河西宝卷独特的文化特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充分地反映在河西宝卷里,并由此呈现了中国文化形态存在的基本面相。河西宝卷这种文体由敦煌变文文体演变而来,在其散韵叙事的基础上它增加了诸宫调与演唱音乐的诸多因素,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三个基本特征:叙事性,叙事的程式化,文本构成形式的综合性。河西宝卷的文本形式构成也很复杂,融合了古典话本叙事、韵文叙事、诗、词、曲、令、诸宫调和《哭五更》等演唱调式,是多样的文人创作艺术形式的综合性通俗文学文本。中文的这种文学类型,...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2), p.36-41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宝卷是中国宝卷里仍然"活着"的宝卷。河西宝卷的诞生与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文化关系密切。河西走廊这个较早的佛教传播地赋予河西宝卷独特的文化特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形态,充分地反映在河西宝卷里,并由此呈现了中国文化形态存在的基本面相。河西宝卷这种文体由敦煌变文文体演变而来,在其散韵叙事的基础上它增加了诸宫调与演唱音乐的诸多因素,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三个基本特征:叙事性,叙事的程式化,文本构成形式的综合性。河西宝卷的文本形式构成也很复杂,融合了古典话本叙事、韵文叙事、诗、词、曲、令、诸宫调和《哭五更》等演唱调式,是多样的文人创作艺术形式的综合性通俗文学文本。中文的这种文学类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讲故事传统有深刻的启发。分析研究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于中国文体演变也有深刻的价值。 |
---|---|
ISSN: | 1003-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