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度模仿的原因、意义及其教育启示
模仿和完成与任务明显无关的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这一现象在学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分析其成因及意义对理解这一行为十分重要。自动因果编码理论认为过度模仿的儿童对无关动作进行了错误的因果编码;规范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过度模仿是由于觉察并遵守了社会规范;社会联结理论则强调过度模仿服务于儿童建立社会联结的动机。过度模仿具有三点适应性意义:第一,能够促进儿童自身的技能学习;第二,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第三,能够保证代际文化的传承。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儿童习得工具时需避免过度模仿,同时又要善于利用过度模仿来促进儿童同伴交往与文化传承。...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学前教育研究 2016 (1), p.49-56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模仿和完成与任务明显无关的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这一现象在学前儿童中普遍存在,分析其成因及意义对理解这一行为十分重要。自动因果编码理论认为过度模仿的儿童对无关动作进行了错误的因果编码;规范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过度模仿是由于觉察并遵守了社会规范;社会联结理论则强调过度模仿服务于儿童建立社会联结的动机。过度模仿具有三点适应性意义:第一,能够促进儿童自身的技能学习;第二,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第三,能够保证代际文化的传承。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儿童习得工具时需避免过度模仿,同时又要善于利用过度模仿来促进儿童同伴交往与文化传承。 |
---|---|
ISSN: | 1007-8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