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逆行、评价隐喻与情感-伦理诉求——《你还在我身旁》的评价文体效应与解读模型

文学文本的话语组织涉及经典文体学关注的相关前景化成分,但更有评价主旨引导下的文本整体评价意义建构:前者是网状关系,属于词汇语法范畴;后者是纺锤型,由不同评价范畴的累积与终极评价指向两个方向相反的圆锥型意义要素构成。这一过程涉及从评价主旨到文本组织的3种基本话语策略:谋篇视角、人际性语境对比与概念意义投射。为此,作者以当下流行的一首小诗为例,以"作者-文本-读者"为一体化解读机制的出发点,演示评价意义范畴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一种解读效应模式,说明文学文本分析的多层次性,以此揭示文学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性艺术话语行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超常规经验表述的是心理实在性。这一尝试虽为个案性质...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外语学刊 2016-02 (1), p.41-48
1. Verfasser: 彭宣维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文学文本的话语组织涉及经典文体学关注的相关前景化成分,但更有评价主旨引导下的文本整体评价意义建构:前者是网状关系,属于词汇语法范畴;后者是纺锤型,由不同评价范畴的累积与终极评价指向两个方向相反的圆锥型意义要素构成。这一过程涉及从评价主旨到文本组织的3种基本话语策略:谋篇视角、人际性语境对比与概念意义投射。为此,作者以当下流行的一首小诗为例,以"作者-文本-读者"为一体化解读机制的出发点,演示评价意义范畴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一种解读效应模式,说明文学文本分析的多层次性,以此揭示文学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性艺术话语行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超常规经验表述的是心理实在性。这一尝试虽为个案性质,却对文体分析、甚至对语篇语言学理论模型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ISSN:10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