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典、古典与清学本相--评於梅舫《学海堂与汉宋学之浙粤递嬗》
自清末以来,在清代学术史、思想史(以下简称清学史)的领域里,逐渐形成了若干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其中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和余英时等人的研究,影响尤为广泛。①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呈现为一系列的经典文献、经典问题以及经典解释。今人在认识清学史的时候,通常都得力于这些文献、问题和解释的引导,同时也受到它们所构成的研究典范的强烈笼罩。这种笼罩的表现之一是,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今人往往把这些典范的清学史叙述当作清学史的本相(哪家典范更代表了本相则有争论),而“忘记了”从根本上讲,这些典范也只是后人回看清学史时形成的后见之明而已(当然也不同程度地触及了本相)。结果是在受惠于前辈的同时,又因之而妨碍了我...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清史研究 2019-03 (1), p.133-148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自清末以来,在清代学术史、思想史(以下简称清学史)的领域里,逐渐形成了若干具有典范意义的研究。其中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和余英时等人的研究,影响尤为广泛。①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呈现为一系列的经典文献、经典问题以及经典解释。今人在认识清学史的时候,通常都得力于这些文献、问题和解释的引导,同时也受到它们所构成的研究典范的强烈笼罩。这种笼罩的表现之一是,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今人往往把这些典范的清学史叙述当作清学史的本相(哪家典范更代表了本相则有争论),而“忘记了”从根本上讲,这些典范也只是后人回看清学史时形成的后见之明而已(当然也不同程度地触及了本相)。结果是在受惠于前辈的同时,又因之而妨碍了我们对清学史本相的进一步认知。 |
---|---|
ISSN: | 1002-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