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索之路

1938年3月,我出生于避难之地鄞县东乡柯何董村。1949年秋,我从宁波郧山小学毕业。由于宁波在当年5月解放,使我有机会跨进中学之门。摆脱了三位哥哥的“小学毕业即学徒”之路。1949年秋冬,由于从舟山群岛起飞的国民党飞机对宁波市区的狂轰滥炸,使学校不能正常上课.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难以继续支付私立效实中学的学费,于是停学半年。到1950年秋.重新报考进入全免学杂费的宁波商校。20世纪50年代初的宁波商校,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老师精心授业,学生认真学习。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共青团等社会活动中,处处充满着一股激情向上的气氛。接受社会发展史等课程知识,阅读《卓娅和舒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09 (9), p.106-113
1. Verfasser: 袁恩桢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Schlagworte: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1938年3月,我出生于避难之地鄞县东乡柯何董村。1949年秋,我从宁波郧山小学毕业。由于宁波在当年5月解放,使我有机会跨进中学之门。摆脱了三位哥哥的“小学毕业即学徒”之路。1949年秋冬,由于从舟山群岛起飞的国民党飞机对宁波市区的狂轰滥炸,使学校不能正常上课.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难以继续支付私立效实中学的学费,于是停学半年。到1950年秋.重新报考进入全免学杂费的宁波商校。20世纪50年代初的宁波商校,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老师精心授业,学生认真学习。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共青团等社会活动中,处处充满着一股激情向上的气氛。接受社会发展史等课程知识,阅读《卓娅和舒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等英雄故事,听访苏代表团成员介绍有关苏联集体农庄的生活等,这是属于我接触社会主义意识的一个启蒙时期。1956年.刚好碰到大学扩招之年,使我这个中专毕业本该立即跨人社会的学生,有幸进入上海财经学院之门。50年代后期的中国是政治运动频繁的岁月,众多文化人,特别是律师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大跃进”使人民公社经济等不讲核算,由此使上海财经学院与华东政法学院显得“无用”,从而在1958年与中科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一起,合并改组成上海社会科学院,专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
ISSN:1005-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