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的拜物,无“主体”的迷恋——齐泽克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拉康化解读
齐泽克的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与拉康的欲望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齐泽克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切入点。齐泽克从两个方面来改造拜物教:其一,拜物教被肢解为人与人的拜物教以及物与物的拜物教,拜物教的产生来源于人与人或者物与物的互相指认,具有结构性的特质。拜物教所包含的真实与虚假二元对立的本质被化解为结构性的共存。其二,拜物教作为一种信仰“被客观化”,现实存在的“物”替代人成为拜物教的主体,从而使拜物教成为无主体的信仰。两种改造在本质上都服务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前提的确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无“物”的拜物在着力于扬弃意识的虚假与真实的区分中,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成为可能;无“主体”的迷恋...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Xueshu yuekan 2007-11, Vol.39 (11), p.53-58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齐泽克的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与拉康的欲望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齐泽克进行意识形态批判的切入点。齐泽克从两个方面来改造拜物教:其一,拜物教被肢解为人与人的拜物教以及物与物的拜物教,拜物教的产生来源于人与人或者物与物的互相指认,具有结构性的特质。拜物教所包含的真实与虚假二元对立的本质被化解为结构性的共存。其二,拜物教作为一种信仰“被客观化”,现实存在的“物”替代人成为拜物教的主体,从而使拜物教成为无主体的信仰。两种改造在本质上都服务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前提的确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无“物”的拜物在着力于扬弃意识的虚假与真实的区分中,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成为可能;无“主体”的迷恋在着力于对信仰的物化分析中,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同一成为现实。由此,齐泽克使意识形态批判陷入“明知故犯”的困境,最终使批判成为对现实最有效的辩护。 |
---|---|
ISSN: | 0439-8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