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徽商后代的回忆
明清时期,徽商是中国著名商帮,曾经诞生了诸多成功的大商人,而其中盐、典、茶、木是传统徽商经营的四大行当,其中歙县多盐商,休宁多典当商,婺源则多茶商和木商。晚清以后,徽商在盐业和典当业的经营上逐渐走向衰弱,在茶业和木业两大行当依然保有一定优势。到民国时期,徽商则更加衰落下去,大部分徽州人已经不再像明清时代那样驰骋全国商场,而是选择了默默的躬耕垄亩。不过在上海,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依然有一些徽州商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可以说是“末代徽商”,以其祖辈所拥有的徽商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经营谋略,创造了徽商没落时期一个中小商人所能成就的辉煌。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家曾经有过的生活,从中可以见到社会与时...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Shi lin 2006-08 (B04), p.129-137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Schlagworte: |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明清时期,徽商是中国著名商帮,曾经诞生了诸多成功的大商人,而其中盐、典、茶、木是传统徽商经营的四大行当,其中歙县多盐商,休宁多典当商,婺源则多茶商和木商。晚清以后,徽商在盐业和典当业的经营上逐渐走向衰弱,在茶业和木业两大行当依然保有一定优势。到民国时期,徽商则更加衰落下去,大部分徽州人已经不再像明清时代那样驰骋全国商场,而是选择了默默的躬耕垄亩。不过在上海,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依然有一些徽州商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可以说是“末代徽商”,以其祖辈所拥有的徽商经营理念,结合现代经营谋略,创造了徽商没落时期一个中小商人所能成就的辉煌。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家曾经有过的生活,从中可以见到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我们对他们的后裔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录音和访谈时间是2005年4月20日、10月30日。参考资料则包括民国丙寅年(1926年)俞崇融等人修纂的《星源西冲俞氏宗谱》,2005年俞昌泰编纂的《西冲俞氏正和堂家谱》等文字材料。整理稿业经口述者本人审订。口述者的父亲俞仁耀,安徽省婺源县人,1896年出生,字千良,号龙甫,乳名秉烛。8岁在乡下私塾3年,11岁(1907年)进村头杂货店学徒六年,17岁务农4年,21岁(1917年)到上海,在陈家渡(北新泾)达亨昌木行学徒3年,24岁干曹家渡裕丰木行和源昌盛木行(婺源人俞子标为老板)就职,7年后该行亏损歇业。31岁与人合股开设协泰祥木行,以后又抽资金和别人开设协义木行。1943年,俞仁耀用拆股的钱,回乡置田,合并祖传4亩共计11亩田。抗战胜利后,独资在原地(今万航渡路,抗战前称极司非尔路,1466至1468号)开了协泰祥良记木行。1956年公私合营,1962年退休,1989年病逝于上海。口述者俞昌泰,仁耀第三子,1933年出生于上海,中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原主治医生,现居上海。 |
---|---|
ISSN: | 1007-1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