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汉文本对照下的鲁迅翻译观——从鲁迅翻译巴罗哈谈起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倾心于文学创作的同时译介了数以百计的外国文学作品。1903年3月,鲁迅剪去发辫,以此明志。同年6月从日文转译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哀尘》。自此,鲁迅的译笔就不曾搁置。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曾表示想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①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译介了诸多“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西班牙作家皮奥·巴罗哈(Pío Baroja)的早期短篇小说,分别发表在《沙漠上》《译文》《文学》和《新小说》等书刊中,后以《山民牧唱》为书名集结成单行本。...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鲁迅研究月刊 2020-01 (1), p.30-36
Hauptverfasser: 程弋洋, 盛妍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鲁迅一生笔耕不辍,倾心于文学创作的同时译介了数以百计的外国文学作品。1903年3月,鲁迅剪去发辫,以此明志。同年6月从日文转译了法国作家雨果的《哀尘》。自此,鲁迅的译笔就不曾搁置。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曾表示想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①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译介了诸多“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西班牙作家皮奥·巴罗哈(Pío Baroja)的早期短篇小说,分别发表在《沙漠上》《译文》《文学》和《新小说》等书刊中,后以《山民牧唱》为书名集结成单行本。
ISSN:100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