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宗教比較”到“救國”:張純一與《墨學與景教》

本文以清末民初學人張純一(1871-1955)與《墨學與景教》(1922)為核心,討論張氏如何在比較宗教的論述中結合中國佛教、墨學與基督宗教建立一套適合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改革的世界觀。本文將對張純一與《墨學與景教》的分析置於十九及二十世紀墨學研究脈絡中,並指出本書如何呈現作者的救國意識並以新近傳入的“宗教”概念詮釋以至重構《墨子》的思想,並重構當中的思想以與作者的信仰及時代的需要呼應。隨後,我們將集中於“比較宗教學”的方法論分析,以探討《墨學與景教》在論述的過程中如何反映出作者的自身定位與著述目的。最後,本文會將《墨學與景教》置於二十世紀中國的處境,指出張氏祈望以完善“國民人格”為政治發展的基礎...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東方文化 2017-03, Vol.49 (2), p.63-82
Hauptverfasser: 楊國強(YEUNG KWOK KEUNG), 孔德維(HUNG TAK WAI)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本文以清末民初學人張純一(1871-1955)與《墨學與景教》(1922)為核心,討論張氏如何在比較宗教的論述中結合中國佛教、墨學與基督宗教建立一套適合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改革的世界觀。本文將對張純一與《墨學與景教》的分析置於十九及二十世紀墨學研究脈絡中,並指出本書如何呈現作者的救國意識並以新近傳入的“宗教”概念詮釋以至重構《墨子》的思想,並重構當中的思想以與作者的信仰及時代的需要呼應。隨後,我們將集中於“比較宗教學”的方法論分析,以探討《墨學與景教》在論述的過程中如何反映出作者的自身定位與著述目的。最後,本文會將《墨學與景教》置於二十世紀中國的處境,指出張氏祈望以完善“國民人格”為政治發展的基礎,以說明“宗教比較”的著述如何達到“救國”的目的。
ISSN:0022-331X
DOI:10.30227/JOS.201703_49(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