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辭典》編輯體例說明
現代人應用漢譯《四部阿含》學習佛法,以筆者親身的體驗,遭遇到多重的困境;尋找種種佛學辭典、中文辭典等工具書,往往無法解決疑惑。許多問題是在對讀研究《四部阿含》與《五尼柯耶(pañca nikaya)》的「相當經」時,得到解答;累積了許多處理過的資料,或許學術界及佛教界都可以用得到。不揣冒昧,向中華佛學研究所提出編輯《阿含辭典》工作計劃書,經審查通過,准予作為研究題目。工作進行多年,在中華佛學研究所九十一年度專任研究人員論文發表會作第三次報告;於今,將「阿含辭典編輯體例說明」一文加以潤飾,獻曝於學報,冀請方家斧政。一、經典:《四部阿含》中,《長阿含經》及《中阿含經》皆有經名,而經文頗長,內容豊富...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中華佛學學報 2003-09 (16), p.72-118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現代人應用漢譯《四部阿含》學習佛法,以筆者親身的體驗,遭遇到多重的困境;尋找種種佛學辭典、中文辭典等工具書,往往無法解決疑惑。許多問題是在對讀研究《四部阿含》與《五尼柯耶(pañca nikaya)》的「相當經」時,得到解答;累積了許多處理過的資料,或許學術界及佛教界都可以用得到。不揣冒昧,向中華佛學研究所提出編輯《阿含辭典》工作計劃書,經審查通過,准予作為研究題目。工作進行多年,在中華佛學研究所九十一年度專任研究人員論文發表會作第三次報告;於今,將「阿含辭典編輯體例說明」一文加以潤飾,獻曝於學報,冀請方家斧政。一、經典:《四部阿含》中,《長阿含經》及《中阿含經》皆有經名,而經文頗長,內容豊富;在各別經名條目下,提供經義主旨給初學者參考;附參照、參考經典給研究者應用。二、術語:指 佛法/佛教特殊用語、特殊說法,不共外道異學者。三、音譯、咒語:人名、天名、地名、物名等專有名詞往往以譯經時代,當地漢語類似字音譯出;有時難解字句亦採用音譯。四、多義/ 歧義: 漢文乃至印歐語系的巴利語及梵語, 有多義或歧義(ambiguity)的字/詞,在文章中、在會話時,給予閱聽者無謂的困擾;在漢譯的經典中(包含《四部阿含》)存在著許多歧義及多義名相、法句,給予學界研究者、教界的信徒,有時在理解佛學、修習佛道上無所適從。歧義的分析,除了由漢文上下文、語言脈絡可了解,之外,許多特殊的意義是在對讀南、北傳佛經「相當經」或「相當句」時,分析出來的。五、詞性:漢譯經文,適應印歐語系的名詞及代名詞的曲用(declension)或者動詞的活用(conjugation)變化;翻譯時已經盡量在設法使漢語系的讀者認識並應用於思考脈絡中。p. 68六、特殊術語:望文而生義,據名以為必定有實,此乃人情之常;然,有特殊名相,以字面通常的用語解釋,誤解往往由此產生。七、法數:方便綜合佛法,易於記憶、傳誦、流通佛陀的教授、教誡。八、修行:佛教、佛法,不但給人聞、思而產生信心、了解而安心而已,更要求如理作意、依法實踐,到達自己解脫惑、業、苦,並充實教化導引他人同樣完成人人自己作證究竟涅槃。九、中古漢語(魏晉南北朝,譯經用佛化漢語)十、句讀:中國古籍(包括漢譯三藏)出版,往往不加句讀,同一章節的文字,由於句讀的不同,其意義可能改變,甚至呈現相反的意思。十一、高麗藏本錯字:高度要求精確校刊的《大正藏》仍然保留少數的高麗藏本錯字。十二、有待商榷的譯語:雖然求那跋陀羅(G |
---|---|
ISSN: | 1017-7132 |
DOI: | 10.6986/CHBJ.200309.0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