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創新的影響因素:我國地方政府的分析(1999-2013)
過去對於政府創新的研究因為定義創新的方式不同,研究成果間難以比較與對話,而且多以單一個案進行分析,缺乏政府整體創新能量的解釋模型,忽略不同創新類型間差異性的探討,也沒有跟傳統公共政策領域的文獻對話。為了彌補上述缺口,本文先透過文獻的檢閱,針對創新的定義、創新的分類以及公共政策分類進行整理。接下來再透過1999-2013共15年間我國地方政府所推出共約一千個創新政策(也就是從未在其他地方施行過的政策)的資料庫,以地方政府為分析單位進行縱貫性模型統計分析,比較管制、分配、以及服務型創新各自受到哪些影響因素而產生,將公部門創新的研究與傳統公共政策的文獻進行結合。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創新政策所受到的...
Gespeichert in:
Veröffentlicht in: | 東吳政治學報 2017-08, Vol.35 (2), p.139-206 |
---|---|
1. Verfasser: | |
Format: | Artikel |
Sprache: | chi |
Online-Zugang: | Volltext |
Tags: |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
Zusammenfassung: | 過去對於政府創新的研究因為定義創新的方式不同,研究成果間難以比較與對話,而且多以單一個案進行分析,缺乏政府整體創新能量的解釋模型,忽略不同創新類型間差異性的探討,也沒有跟傳統公共政策領域的文獻對話。為了彌補上述缺口,本文先透過文獻的檢閱,針對創新的定義、創新的分類以及公共政策分類進行整理。接下來再透過1999-2013共15年間我國地方政府所推出共約一千個創新政策(也就是從未在其他地方施行過的政策)的資料庫,以地方政府為分析單位進行縱貫性模型統計分析,比較管制、分配、以及服務型創新各自受到哪些影響因素而產生,將公部門創新的研究與傳統公共政策的文獻進行結合。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創新政策所受到的驅動因素差異甚大,與著名學者Lowi的權力場域推論也不吻合。除了提升公務員本身知識的水準(教育程度)為各類型創新產出的共通因素外,管制型創新為了回應都會環境複雜度的需要,主要出現在直轄市地區。分配(福利)型創新則是因社會需求出現與預算資源配合而產生,在此情況之下,如何提升偏鄉地方政府對社會福利性創新的提出能力,變成是分配(福利)型創新發展的重要工作。服務型創新除了上述要件的滿足之外,更需要的是政治環境壓力的刺激。 |
---|---|
ISSN: | 1019-8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