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经营方式演化交互情景下土地流转探索——基于山东省东平县H村的个案研究

[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04, Vol.41 (4), p.60-67
Hauptverfasser: 李国正, 王佳慧, 郝龙华, 闫邹先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目的]探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与地权固化、土地“碎片化”之间的困境。[方法]基于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分析山东省东平县H村土地改革实践、效果、经验并提炼理论启示。[结果](1)由于就业能力等差异,导致农户群体产生分化,进而形成了“中青年务工经商,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以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农户兼业化”社会成员地位结构;(2)对于部分就业能力较弱等农户而言,为了降低城镇生活成本,会将农业生产的产品输入到城镇,形成了“农村供养城镇”的城乡关系模式;(3)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及经济作物种植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潜在可能,但社会结构变迁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交互作用对土地流转有抑制性。[结论]以“确权确股不确地”为特征的“虚拟土地”制度有助于维护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增进农户土地收益、强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ISSN:1005-9121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