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全权大臣的形成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派遣全权大臣的犹豫不决向来被视为顽固保守的表现,实际上忽视了英法外交官利用全权代表议约制度实现侵华权益最大化与合法化的行为。面对外来的各种要求,清政府灵活应对。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期间派遣钦差大臣进行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帝维持议约秩序不受干扰,最终任命的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奕䜣也没有自主行事。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顺应与多国交往的新形势,在维护权益的基础上主动任命全权大臣,颁发全权敕谕,以对外议订通商条约。从晚清全权大臣的形成过程来看,清廷一方面通过调适本国制度实现了与西方议约制度的接轨,另一方面也坚决抵制外国的侵权举措,反映出近代中国在运用西方议约制度时具...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Gespeichert in:
Bibliographische Detailangaben
Veröffentlicht in:史学月刊 2023-07 (7), p.40-51
1. Verfasser: 郭黎鹏
Format: Artikel
Sprache:chi
Online-Zugang:Volltext
Tags: Tag hinzufügen
Keine Tags, Fügen Sie den ersten Tag hinzu!
Beschreibung
Zusammenfassung: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派遣全权大臣的犹豫不决向来被视为顽固保守的表现,实际上忽视了英法外交官利用全权代表议约制度实现侵华权益最大化与合法化的行为。面对外来的各种要求,清政府灵活应对。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期间派遣钦差大臣进行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帝维持议约秩序不受干扰,最终任命的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奕䜣也没有自主行事。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顺应与多国交往的新形势,在维护权益的基础上主动任命全权大臣,颁发全权敕谕,以对外议订通商条约。从晚清全权大臣的形成过程来看,清廷一方面通过调适本国制度实现了与西方议约制度的接轨,另一方面也坚决抵制外国的侵权举措,反映出近代中国在运用西方议约制度时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ISSN:0583-0214